2024年05月03日
微信

观点|华东某牧者:平民化路线可能是基督教中国化、本土化的一种路径

作者: 李世光 | 来源:基督时报 | 2022年07月08日 08:26 |
播放

中国基督教历史上早年曾经有“戴德生路线”和“李提摩太路线”之争。“戴德生路线”侧重于贫苦劳动人民的宣教,走的是底层路线,简单直接地向劳苦大众传福音;而“李提摩太路线”则强调向社会上层人士传播福音,走的是精英路线,在文化层面上做了很多工作。这两条路线,以两位早期来华著名宣教士为主导,曾在中国教会历史上引起过长期的争论——中国宣教究竟应当采用什么路线?

经过长期实践以后,以”戴德生路线”较为中国教会更多认同,而且,我们也看到,当后来的历史风起云涌的时候,走”戴德生路线”的教会和信徒在苦难重重中坚持了下来,通过了文革和很多其他的考验。与此同时,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教会界人士和学者知晓曾经秉持李提摩太路线类似的早期宣教士对近代中国的贡献,因此有教会史研究人士也提出来:对中国教会而言,戴德生路线和李提摩太路线相辅相成,都很重要。

无论是李提摩太还是戴德生,到现在都已经一百多年了。这一百多年以来,无论是中国社会还是中国教会的状况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那么,在21世纪的今天,在许多教会人士逐渐意识到基督教本土化、中国化重要性的今天,如何推进基督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结合究竟是什么以及如何推进就成为了非常重要的课题。

日前,本站同工在与华东一位牧养多年、并从事神学教育多年的L牧师交流的时候,他分享了自己的认识和看见。他认为在当下的时代需要更加强调平民化路线,这或许这是当下基督教本土化、中国化一个重要的路径,

L牧师认为,之所以强调平民化路线,是因为和曾经200多年前的中国社会相比,底层和精英都并非社会的主体,社会的主体是平民,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很强独立思考能力的平民群体越来越多,如何吸引他们对当下的中国教会是一个挑战。

回顾当初的李提摩太路线和戴德生路线

他提到,李提摩太和丁韪良等人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都曾经尝试走高层路线,以此来让中国改变,通过改变当时中国社会的上层人士来改变中国,但最终看结果的话,可以说是失败的,“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他们确实在中国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且在当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对于后世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整体上来评价的话,可以说这条路线是失败的。”

他列举说:李提摩太、丁韪良等人,他们在中国选择的是上层路线,想要通过影响领导阶层和精英阶层从而影响中国,最终让中国成为基督化的国家、走的是社会改革的路子,所以,我们就看到,李提摩太等人他们就与慈禧太后等位高权重的人关系很好,很少批评他们;再比如百日维新也就是戊戌变法运动中也有传教士的很多身影;另外,走这条路线的传教士们还在中国建立了很多的医院、孤儿院、博物馆等,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就是他们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中国建立了很多所教会大学,教会创立的小学、中学等普通学校的数量就更多了——因此,在当时,李提摩太路线在中国可谓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未来可谓一片光明,但是我们都知道,后来当时局发生改变的时候,这所有的一切基本上都消失殆尽了。

再看戴德生走的是底层路线,所做的工作确实非常有果效,把福音传到了中国许多的平民百姓当中,不少内地会的传教士勇于到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传福音,并且取得了丰盛的成果,这些当年的宣教成果至今依然在发挥着重要影响。内地会的宣教士们十分有牺牲和吃苦精神,这是得到教会界人士一致肯定的。

“只是,我们须知,永远都不会有一条完美的路线。”他提醒说:“我们在肯定戴德生和内地会所作的卓越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客观的看到和承认这条路线的缺点:由于当时的中国广大民众文化水平普遍非常低下,尤其是这条路线更是以底层民众为宣教对象,造成信徒在文化方面异常薄弱。五四运动之后,‘非基运动’开始兴起,可是当时中国的基督徒群体很少有人给予回应,在‘非基运动’的挑战面前可以说完全没有招架之力。”

“而且这些信徒由于严重缺乏文化和社会常识,因而很容易滋生各种异端邪说——事实上,即便是21世纪的今天,也依然如此。”L牧师对此有切身的感受,因为过去几十年的服事中他多次在农村教会服事和耕耘,常常亲眼看到农村教会的信徒因缺少对基督信仰和神学的基本教育,所以常常“空有热心”。“并不是说越底层就越好。我在多年的牧养过程中发现,在农村教会有很多信徒可以说并不是基督徒,而是宗教徒。他们并不真正明白信仰,其实对真正的信仰也不关心,而是一种‘迷信式的宗教徒’。而且,很多人对圣经的认识也是比较偏颇的,存在着很多的误解和偏见。”

如何吸引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平民阶层是中国教会的挑战

L牧师认为,中国现在既不应当走李提摩太等人所推崇的自上而下的精英路线,也不是再走戴德生当年那样的贫苦农民基层的路线,而是大众路线或者说平民路线。

他提到耶稣当年拣选的彼得等门徒,我们常常误以为他们都是社会底层,认为彼得他就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粗野渔夫,“但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耶稣的门徒们他们毕竟是犹太人,对犹太人自己的文化有着很多了解。我们不能小瞧了他们对于圣经知识的了解和对他们自己民族历史的了解。否则彼得怎么能写出来彼得前后书?彼得其实有很优秀的犹太人的文化底蕴,而且其实通过圣经的记载我们也可以说他并不是一个平民,而是有产阶级,因为他家里还有渔船。而真正的穷人,几乎什么都没有,又怎么可能会有渔船呢?“

反观当下,“在今天的时代,怎么让基督信仰在人们心里扎根,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难题。”L牧师发现,其实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识之士越来越多,“怎么把这些有识之士转化成为基督徒,这是一个很有难度的事情。他们是非常有想法的,有很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同时教会却无法吸引他们。传统教会无论是传道方法还是牧养方式,或者是教会生活,都无法吸引他们。”

“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有更多的新兴教会建立起来,能够很好地吸引和抓住这些有追求又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群。”

L牧师最后说:”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以后,我自己得出的结论,还是需要走平民路线。在我看来,平民化路线可能是这个时代基督教中国化、本土化的一种路径。”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